第552章 诺奖之争-《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第(3/3)页

    届时,这个位于东海岸、濒临波罗的海的城市将吸引全世界人的目光。

    作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巨大影响力的奖项,本应该葆有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

    但是,在过去的数百年时间里,它却一直特立独行,在提名名单、筛选标准、投票规则等流程都严格对外保密。

    为此,基金会不惜与斯德哥尔摩大学决裂,成为了独立机构。

    提名不公开、评奖不透明到现在成为诺奖颁布以来的未解之谜。

    但也因此,它也成了悬念最大的奖项,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而此刻,位于典瑞皇家科学院的绝对保密房间里,化学奖评定委员会的6人正在汇总之前所有的意见。

    向上交付获奖名单的日期即将临期,这意味着这将是他们今年最后一次为此讨论的机会。

    诺贝尔化学奖评定委员会最近几年都没有什么变化。

    主席是claes    gustafsson(克拉斯·古斯塔夫森),他兼具医学家与生物化学家的双重研究背景。

    而其余的五位委员分别是sara    snogerup    linse(萨拉·斯诺拉普·琳瑟),这位女士于数年前正式卸任主席,但仍在评委会里继续发光发热,她是一位物理化学学家。

    以及peter    brzezinski(彼得·布热津斯基),他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olof    ramstr?m(奥洛夫·拉姆斯特伦),他是典瑞皇家理工学院的有机化学教授。

    还有理论化学领域的大牛johan    ?qvist(约翰·艾奎斯特)和gunnar    von    heijne(贡纳尔·冯·    海涅)。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已经为名单上的最终人选争论了很久。

    “化学奖去年已经被颁布给了生物化学甚至是生物物理领域的冷冻电镜技术,算上来已经连续几年没出过纯化学领域的诺奖了,今年必须轮到理论化学了。”说话的是约翰·艾奎斯特。

    彼得·布热津斯基对此只是冷笑一声:“你以为诺奖是排序拿号领取的吗?那还要我们这些老家伙在这里干什么?理论化学近年来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果吗?”

    这句话说出来,一旁的奥洛夫·拉姆斯特伦虽然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但他确实没什么话好反驳的。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