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近北背着行李出现在塞城中学门口,前来送行的同学三三俩俩,有的在工厂忙着上班,有的处在“活动”返城的非常时期。 早已哭干了眼泪,一路小跑的母亲又赶了过来,母亲把父亲刚从干校捎回来的全家最值钱的两件家电用电器——沾满电工胶布的收音机和有时需拍几下才亮的手电筒塞到张近北怀里时,已和父亲“划清界线”的他,心理还是“咯噔”了一下,眼眶中还是有了点湿润,这可是父亲至爱的宝贝呀!此时此刻,张近北对父亲怨恨雕堡里的“火舌”似乎也哑然无息了,残留的“硝烟”也只剩下一丝的悲凄——插队一直没有怕过,只是同学们插队都在塞城周围,而自己却要去很远的鹿县,多病的母亲没人照顾,同学们也不能常在一起聚了。 张近北强装笑颜的对母亲道:“儿子会照顾好自己的。您和我爸要多保重身体,叫我爸特别要注意胃病……”。张近北接收了父亲的宝贝家当,也收下了母亲那瞬间从脸上掠过的笑容。 当天下午张近北在鹿县知青办报了到。报到后,张近北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他被分派插队去的地方,是县城西北的大山区葫芦河公社,竟然离着县城有二百华里地。他被这当头一击打懵,他一时想像不出在一个县内走二百华里能走到那? 晚上,县知青办主任亲自找到一脸愁云密布的张近北做思想工作:“按说,你是塞城知青,应该优先照顾去城周围塬面比较好的公社插队,可眼下葫芦河公社李书记他们那正想要教师,你是高中生,又来自全地区响当当的塞中……你身子这么单薄,去其他公社下到生产队干体力活,怕也干不了,从这点讲葫芦河很适合你去。还有一个是将来招工返城的政审,想必你也知道这其中的份量……直说了吧,你来鹿县插队就是受了你父亲‘历史问题’的连累,正好葫芦河李书记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人,你将来推荐表、政审表,李书记一定会办得妥妥贴贴,你去其他公社可不一定喽。李书记跟我是好朋友,都是当兵出身,他这人是杠木性格豆腐心。目前来看葫芦河是有些偏远,但从黄河西岸经县城一直去甘省方向这条战备公路一修通,交通马上就便利了……” 县知青办主任话说得情真意切,一句“口号”式的“谆谆教导”都没有,这完全出乎了张近北的意料。张近北在心里猜测主任讲话的“台词”是:啊,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锻炼人呀,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时刻准备着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呀……。张近北很感激知青办主任和李书记没有把父亲“历史问题”的枷琐套在他的身心上。这是多么难得呀! 这天晚上张近北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已下决心当好一名山村教师。他想当一名“纯教师”,起码是远离“历史问题”的教师,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 第二天吃过早餐,张近北就坐着葫芦河公社的“五十五”型大拖拉机,一路翻山岭,冲隘过岘的直奔子午岭大山来了。大拖拉机是李书记专程派到县城接张近北的。能坐在五十五安着挡风玻璃的驾驶楼里,这可是公社领导级待遇。拖拉机驾驶员很健谈,一路上介绍着走过的地方,羊钳塬、古驿镇、柏山镇……。拖拉机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路面凹凸不平,机体颠簸很凶,张近北的近视眼镜几次都被摇晃得掉下来,每到险要处,都有眩晕的感觉,最后他索性收起眼镜,“爱咋是咋了!”他对方位的大体感知是:出了县城一直向西,上塬下塬的,到了古驿镇后又一直向北,上岭下岭的。“为什么不直接向西北修路呢?”这是他一路上向驾驶员唯一问的一句话。驾驶员告诉他,中间有很高的子午岭阻挡了,现在修路的人已在山上打上隧道了,有两年这条路就会修通。张近北想这可能就是知青主任说的那条“备战公路”。 路过葫芦河队,眼前一亮,张近北复又戴上眼镜,眼睛也睁大了许多:竟有如此之美的“江南水乡?”这么宽阔的川道,还有水田……自己还在塞北吗?惊叹连着担心和庆幸,“山上、水田里肯定有蛇,学生们要是让蛇咬伤了,这蛇伤药就能用上了……”,他庆幸着母亲的先见之明——在行李里准备了治毒蛇咬伤的“蛇毒灵”药。 拖拉机过了葫芦河生产队向北驶出二里多地就到公社所在地——燕角生产队。 没有插队同学们所说的锣鼓喧天,没有手捧大红花欢迎的人群,没有公社领导的热烈接见……接见张近北的是公社知青专干和灶上的厨师。此时张近北的心情,像公社干部居住的冬暖夏凉的石窑洞——多少有点“夏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