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星夜乘舟奔河下 女子家学惊少爷-《文状元抗倭寇》


    第(2/3)页

    到了嘉庆年间,河下人曹镳著的《淮城信今录·张廷杰传》中也曾提及河下:“家在郡北郊外,俗呼曰‘河下’云。”可见河下一名原是群众口头俗称,并非官定名称,但这时已逐渐被文人承认而载入书籍了。

    河下北据大河天险,西握运道要枢,地处两河之间,故以河下名之。至于为什么叫“下”呢?段朝端认为河下与河北是对称的,应该叫河南才对。

    河下位于大河两面,地势北高南低,居民住宅地势愈南愈低,习惯以上下称之,故称河下。据今天的地形来看,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

    河下地名大约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先有黄河,然后才有河下这一名称。宋元以前,由此北望墟落荒凉,弥望皆州渚。它与军事要塞、交通枢纽的末口、北辰堰,同处淮河岸边,紧密相连,随着末口的繁盛而繁盛,甚至在一段时期超过末口。(刘怀玉)

    “少爷,我也知道一点河下的事。”女子听完突然开了口,“听我爷爷说过一些。”

    “噢,说来听听。”沈少爷好奇地说。

    女子一边奋力摇橹,一边大声说起来。

    那年南宋黄河夺淮,末口不能通漕,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明代运河西岸按省设立很多造船厂,工部于此设立抽分司,派官员监造统一的宽底大船。船厂造船的物料,很大部分由河下市场供给。

    《淮城信今录》记载,河下的竹巷、绳巷、板厂街、钉铁巷、打铜巷、粉章巷等街市,当年经营这些行业而得名的。河下市场当然不仅限于此,还经销本地特产淮红布、绿豆酒、皮鼓、鎏金铜器等。

    吴老爷的店就在估衣街打铜巷,专营采缕文榖的。(刘怀玉)

    “不错不错,你这小大姐不简单。”沈少爷夸赞道,“受教了。”

    “哪里,我哪有少爷学问深?”女子笑了笑说道。

    沈少爷逆水行舟,哗哗的水声,船浆击打水的声音特别动听。想着五月节就要和徐小姐成亲,他眼前浮现出徐小姐娇美动人的形象,忍不住笑出声来。

    “少爷,你笑什么?”小龙被笑声弄懵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