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蜜月-《唐朝明月》


    第(2/3)页

      开学大典其实没有什么大的举措,迎接完皇上,剩余的事情就相对简单了,只剩下招生的事,招生说起来简单,要想真招到学生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如今知道林氏学府的人还比较少。

      这又是一项重要工作,孙思邈、李百药、阎立本一起去找李纲商量对策,林凡并不想多呆在这里,他要赶回去与家人一起吃饭了,这种事留给他们去做就好了。

      走出大门,准备离去时,却被人叫住了,转身才发现墨传、公输忠等四人已出现在不远处。

      林凡笑呵呵的迎了上去:“墨老、公输老,您们怎么现在才来,开学大典已经结束了。”

      墨传走上来道:“我们就是等结束了才来,之前皇上还有那些朝廷大臣在这里,老夫不敢妄自而来啊。”

      公输忠走到林凡面前,问道:“不知林候可否带老夫看看,我们是在哪里教学?”

      林凡指着靠山位置,道:“那里就是你们将来的研究之所,那里很好认,有围墙,是个独立的所在,全学府也就武研院比较特别,你们自行去找吧,我现在得回去了···实在不行,我让尚仁带你们去。”

      公输忠拱拱手道:“老夫知道林候较恋家,老夫就不多坚持了,我们自行去找,等老夫知晓未来居所后,再去找小仁,不急于一时···老夫先行告辞了。”

      “告辞!”

      公输忠、墨传等四人与林凡道别后就往林氏学府走去,他们得到林凡的允许无人敢阻拦,他们进去后没多久,林凡在门外就能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呼喊:“忠叔!”

      “忠叔,您怎么在这里,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

      听那声音就知道是尚仁了,看来这次公输忠想不先见尚仁都难了。

      马车上,灵儿高兴的在耳边叽叽喳喳的叫,她太兴奋了,想想日后在这么一所大学府里读书,她就开心得不能自己,林凡理解她的激动与兴奋,这种大学式的学府在古代还是第一次出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有后世大学模式的学府在大唐绝对是冲击眼球的建筑,不仅仅是灵儿,一切看到这所学府的唐人都会震撼无比,否则就枉费了林凡的一番心血了······

      林氏学府在大唐朝野可谓人尽皆知,民间就很少有人知晓,所以起初,林氏学府的学生多数是朝野那些文武大臣的子孙后代,少有民间百姓家的小孩前来上学,最多就是起初在林家就读的那些学生。

      学生不多,课还是要继续,在林凡的建议下,林氏学府决定边正常开放,边向外招生,李纲、孙思邈、闫立本、李百药等人的招生计划不可靠,他们没招到普通百姓子弟,只招揽来同僚的子孙。

      林凡不得不费点心思了,思虑一阵,他最终想到了传单的方法,这个方法一经实施,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不少百姓家里都送来子女,之前在林府上学的那些学子所在里乡,不用做广告,他们都主动送来孩子。

      经过三个月的传单介绍宣传,长安百姓多个子女都送到林氏学府就读,长安里所能招揽的学生基本满了,但依然未能将林氏学府填满,不是因为长安小孩不多,只是不是每户人家都将孩子送来上学,有些是上不起学,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跟着他经商比较好,有些孩子比较倾向武力,所以,真正愿意走文路的不会很多。

      林凡不是把这些招来的学生随便混在几个班级里,他采取了等级分班制度,地位高者如李承乾、李泰、李恪等皇子地位特殊,与朝廷那些大臣、勋贵子孙混在一个班里,这是高干子弟班,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其他有为朝廷效力的官员子孙分在一起,他们地位差不多,不会产生多么强大的歧视。

      其他百姓家的子女也有特意的安排,他们社会地位不高,多数是商贾与农民的子女,他们家里要么富裕要么贫穷,把两者参差在一起,可以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尤其是对贫穷者,更能激发他们奋发图强的意志。

      像楚家的楚大和楚二女就被安排在何大何二的班级里,有何家这么两个富家子弟做榜样,楚大和楚二女就更会奋发图强学习,因为他们都想改变现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