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猫鬼传奇(21)——防火常识有待提高(下)-《超侠寻宋记》


    第(2/3)页

    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上记载过这种“灭火水袋”。到了宋代,这种灭火的方式也同样有效的使用着。它一般是用马或者牛的生薄皮缝合而成,袋口绑束起来,可以装水三四百斤。出现火险时,由三五个壮丁将充水的水袋抬到火场。用一根丈余长、碗口粗的竹子,去了节,做成竹筒置入水袋內,几人同时用力将水挤出水袋,再将水柱向火点喷溅。

    听了介绍,又想象了一下几个大汉同时用力撮挤一个充满水的马皮,克里斯失笑了出来。她实在没想到这个时代的灭火用具是这样的。

    看过“水袋”,她的目光立刻扫向旁边摆着几个圆球一样的皮囊。这次还没等她问,旁边就有人道:“这是‘水囊’,用的是猪或者牛的膀胱,里面能装水。只要找臂力强劲的人将它扔到起火点,水囊很快会被火烧破,里面的水流出来,就能浇灭火势!”

    克里斯眼下所在时期的皇帝赵顼,庙号神宗。就是在宋神宗统治的中期——熙宁八年,才正式从上禁军中分拨出人手,在城里四处设立了“潜火铺”。而到了宋徽宗时期,沈括研制的喷火筒才改造成了后来灭火用的“唧筒”,再到南宋,临安城的防火、灭火的制度才逐渐完善。

    此时的宋朝,防火、灭火工作还处于相对蒙昧的时期。采取的消防措施也相当幼稚,只是简单的继承了唐代防火制度,在城市中放置了最基本的“防火蓄水桶”。虽然有潜火军,却因上禁军调遣制度的不便,而使得汴梁城里生着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火灾。克里斯作为一个现代人,已经认识到仅靠防火灭火设备来救火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建立专门的消防队伍,这才是有效防范和扑救火灾的根本之计。

    克里斯只是单纯的觉得宋朝灭火的方法太过幼稚可笑,却没有察觉背后已经有人忍不住了。

    忽然,有人向她问:“大人可知这架子上的东西是何物?”

    克里斯转过头,才现提问题的是剑肆。原来,刚才是他在跟自己说话。呵呵,来的路上你不是一声不吭装深沉嘛?

    顺着剑肆的手指,她看到了靠墙的位置放着一个铁架子,架子插着一柄八尺长的木杆,木杆的顶端扎着上百条长长的布带子,顶端是个金色圆球,亮晶晶的。

    克里斯心道:看着很像嘉年华花车巡游时,仪仗队员耍弄的某种花枪。但是既然这里是放消防用品的仓库,自然跟灭火有关。她想了想,有的时候火情来得急,人们也用衣服、树枝什么的急救……她有些犹豫,反问:“难道……是用这东西……抽打火苗?”

    不对!如果是用它来拍火的,干嘛还做的那么精致?上面还镶嵌着金色的装饰品,碰到火不就烧坏了吗!说完她又觉得荒谬透顶,自己噗嗤笑了出来。

    剑肆的额头上倏地跳起一根青筋。他沉声问道:“大人觉得它应该是做什么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