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读者》转载(求收藏推荐)-《九一之小作家》


    第(1/3)页

    在《南剑青年报》和《南剑日报》开专栏,这两件事对杨子建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从此,杨子建在南剑市有了两个重要的稳定的“话语平台”,有了两个宣传自己文学观念的“道场”!

    从此,南剑市的读者也不用到处翻报纸找杨子建的作品了,每天固定花五分钱,就可以阅读杨子建“讲述南剑市、南塘镇的历史古迹、文化人物”的文章,渐渐地就会形成稳定的读者群,或者说是粉丝群。

    在这堆信件中,杨子建还收到五笔稿费单,其中有一笔是《闽省日报》那篇《虎川观日出》的汇款单,三千多字的散文有95块钱,稿费不错,加上日报、侨报、青年报等寄来的稿费单子,他今天收入共有168块钱。

    杨子建从抽屉取出一个帐本,用圆珠笔细细核算了一下,到目前为止,从9月初到今天1o月9日,他表作品34篇章,共收到稿费和学校奖励833块钱,给了家里3oo块钱,然后生活费交通费8o元,给三个弟妹买各种礼物花了4o多块,现在口袋里还有4oo多块。

    其实关于杨子建的稿费收入,已经把林可纯吓了一跳。

    林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月工资也才4oo多块,初中部新分配来的老师工资也不到3oo块钱。杨子建靠着写作,居然过他们一倍以上。不过,想想鲁迅、郭沫若、贾平凹、王朔这些名家的稿费,杨子建又是九牛一毛了。

    第三节语文课上课前,林老师还告诉他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由于南剑市许多读者向gs兰州的《读者文摘》推荐《南塘风雨桥》,经过《读者文摘》编辑部审核,并获得《南剑日报》责编箫鼓同意,决定转载刊登这篇作品。箫鼓打电话通知林可纯时,说到时还会寄来一笔稿费。

    “gs的《读者文摘》?”杨子建愕然细想,马上明白,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全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的《读者》啊,后来因为与美国的《读者文摘》的版权纠纷,才改为《读者》,这可是千字五十元,《南塘风雨桥》有两千多字,那就是又有一百多块稿费了!

    最重要的是,这份杂志非常有名,读者众多,老少咸宜,是中国文学的心灵鸡汤!他杨子建上了这本杂志,基本上在全国读者前面挂了号,为全国成名打下了基础,他记得,南剑市还没有作家作品被《读者》转载过。

    “感谢南剑市的读者,感谢LZ市的《读者》!感谢ccaV,感谢一中,感谢箫鼓,感谢林老师……”杨子建兴奋得手舞足蹈,胡言乱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