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赠书表扬-《九一之小作家》


    第(2/3)页

    老作家的字体龙飞凤舞,遒劲有力,众人赞叹艳羡。

    秘书递过一枚印章,贾桂看了一下点点头,然后在每本签名扉页盖上鲜红的大篆印章。

    贾桂将四本书交给万冬道:“万冬同志,你帮我把这些书转交给杨子建小友,告诉他: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马秋远的未来在全国,而他的未来有可能走向在全世界。”

    他眯着眼睛,环视一圈道:“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希望同志们能牢牢记住!杨子建虽然年纪小,但能紧紧抓住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在诗歌散文上努力创作。同志们,我们要时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求索、探讨、创作,我们的作品才能跟上时代,成为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粮食——这就是我们这次‘寻根文学’座谈会的全部意义!”

    这算是对杨子建的一种鼓励和盖棺定论了?

    在场十多人为贾桂同志的精彩演讲而感动,激动地鼓掌起来。

    然后,省作协副主席林韶春等几个老作家,也取出自己的新书,签名,让万冬帮忙转交给杨子建。

    万冬非常激动,他是文联领导,作协只是一个分部,但杨子建居然横跨音乐和文学,一个人取得两份成绩,获得省领导的肯定,虽然作家写词并不是常态,但仍是意外之喜,他今年的政绩总结报告又多了一份亮眼的内容。

    何韶春从他的公务包里,取出一叠稿件,都是南剑市作协主席李腾华推荐的南剑作家作品,里面有三篇是杨子建写的,他翻阅了一遍,点头道:“非常不错。马秋远的作品虽好,但内容偏向学生和儿童化,杨子建的作品,少年沉郁,思想深邃,观点尖锐,他的展方向确实是全国的,世界的。”

    贾桂听了,微微不悦,难道儿童文学就不是全国的、全世界的了?

    当然,这个时候他不能说什么,反而肯定道:“杨子建能博古通今,勤奋创作,非常有前途。南剑市文联、作协的同志要好好地培养他,省作协的同志也要重点关注他。”

    “是,我定一定会的。”

    “谢谢贾桂同志对杨子建的关心支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