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六章 出海-《花漫村田》


    第(2/3)页

    邓氏道:“滨滨,你这个球,整一个两个就行了,给你师娘个。这个东西用猪油,花费大,不是咱们可以常用的。”

    滨滨点头,她整了出来才觉得,这个东西花费太大,不是普通人可以接受的。有钱的人家,肯定嫌样子不好看,改善这个,还要一步一步来。

    这几天,荣师傅有事,嘱咐孩子们自个儿练习即离开。李海哥仨突然无人逼着练功,都极为之高兴。

    李诸见孩子们得了闲,想着孩子们往日的辛苦,故没有另外下作业,而是带着孩子们上镇上。

    李诸带着孩子们到自家“天天吃”饭馆看看,看着一切井然有序,则带着孩子们至鲰夫之道上的铺子。虽然“天天吃”饭馆是家里现在的最大收入,但是鲰夫之道上的铺子是大家最初在镇上的安身之所,是有不同感情的。

    现在,翡氏三兄弟都在“天天吃”饭馆帮忙,这边是翡蓝新买的人看顾。

    新买的人,是一对夫妇,都是死契,都是勤劳的。

    男的罗哉,女的伍芙。俩人都是眼里有活的,一个指令一个动作,绝不会整第二个动作,更甚是,连第二个动作都没有想过。俩人都勤勤恳恳,下力气的干活,他们就想着撰银子,以后将儿子续出来,脱奴籍,再开枝就圆满了,就是小人物的普通升斗米思想。这个思想,正是翡蓝看中的。

    不怕你有盼头,就怕你没有盼头。没有盼头的这种人,就是混不戾,没有做人的底线,这种人是万万使不得的。

    翡蓝买的这两人,就是为了让其干活的,他们只会埋头苦干,也是符合翡蓝择人的标准的。

    在鲰夫之道上做生意,就不是做生意,只能说是简单的收钱取货,这些都是老实头做才合适的工作。当然,回货是翡蓝安排人过去的,没有让俩人接触。

    李诸及孩子们的到来,受到了俩夫妇的热烈欢迎。

    佐芙将干净的长条椅子再擦一遍,搬到李诸面前,道:“老爷、少爷们、小姐,您们坐,咱们这简单,您们四处看看。”

    罗哉一边忙着称鲜货,一边量称,道:“老爷,您四处看看,刚好是收鲜货的时辰,要不您坐会儿,俺忙完了带您四处走走。”

    李诸看着罗哉前排队的人,点点头,笑着道:“你忙,我带孩子四处看看。”

    滨滨看着排队的人,手里各类海鲜都有,不住的点头。

    翡蓝这招实在不错!“天天吃”饭馆作大,海鲜货需求量也大,他与渔村村长谈妥,让村民们将一早捕货的海产带到自家店里,由他统一收购。

    翡蓝给的价格实在,和平时至渔村收海货的人价格一样。由于翡蓝有个固定的店铺在。人家说了,只要是活的,都可以收。死的晒干了论斤收,也可以。

    村民们都愿意统一卖给到铺子里。

    这样,一来带动店里的人气,带动生意;二来保证了“天天吃”饭馆的鲜货货源。

    滨滨想着翡蓝曾说过的话,这村里的人都实诚,为了留住唯一的长期收货的,这个村里的渔民说了每日送鲜货过来,就每日都有十多家固定送鲜货过来的。就算是下大雨天,他们也带些在浅滩捕的小鱼过来。是个不错的渔村!

    李诸看着统一装着自家店产的麻布的渔民,笑着和一位老渔农扯皮道:“老人家,这天怎么样?看你这装的是新衣,这几天海上的捕量,还不错吧。”

    老渔农看李诸俊俏说话带笑,一身农装,带着四位精致的小孩子们坐在铺子门口,心生好感,笑着道:“海还是那个海,捕得多捕得好都说不准。俺老渔农这新衣,是在这铺子里买的。这钱价实在,布还结实,耐风。前几日生日,儿孙给送的新衣。”

    李诸笑着应道:“这个好。”

    是位父母都特喜欢夸自家的孩子,看到这位俊小哥说好,老渔农眼里带笑,道:“孩子孝顺,以前紧着过日子。最近俺们村里的人,日子都算是过出来了。”

    李诸笑着看向老渔农,滨滨看着这样的爹,心想,自家爹这审问的工夫,真是一流了。

    老渔农笑着道:“自从李家村的李秀才的铺子收海货,俺们都不担心海里的物在俺们手里死,糟蹋了,都能换银子了。日子肯定是过起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