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七章 在京做生意-《花漫村田》


    第(3/3)页

    李诸看官简星至,则直接问其驿站及是否有商队要回上江镇(即李权及李慕所在的镇上),他们想托其带封报平安的信回家。

    官简星笑着道:“有的,信不需要托人。咱们这里有信鸽。去上江镇约十天,一来一回,二十多天即可。”

    李诸听到十多天就可抵达,心里就想让李慕帮着带东西过来。

    李诸想了想,对官简星道:“舅,我们想自己备份礼物给太佬爷及太佬佬,有些东西落在家里了,想捎个口信回家,随便报个平安。”

    官简星听后笑着道:“行,你们将信给车叔,他经常替我整这样的事,他熟门熟路。你们的信写好了,现在交予我也行,我等会立即让人送出去。”

    李诸听后点点头,问道:“这信鸽捎信,多少银子?”

    官简星摆摆手,道:“你们是舅带过来的,这些肯定是舅出,你将信给车叔即可。”

    李诸摇了摇头,道:“舅,咱们是将你当亲舅,当亲人,以后还要往来的,亲兄弟明算帐,有往才有来,这些钱,如果你认为是小钱,更要让我们自己来。不能欠着欠着,成为习惯。”

    官简星听后,认真审视了遍李诸,一个喘大气的时间间隔,停了会儿,他方笑着道:“行啊,这些你们自己出,来回捎信,五两银子。托商队捎带东西,看事物大小,普通一个包袱皮,走水路的,二十两银子,马车商队,二十五两银子。马车商队比走水路的慢一些,但胜在安全。”

    李诸点点头,继续问道:“舅,你说,姨太婆约啥时候见咱们呢?我没有啥想法,如果在近几天,咱们即在这里买东西送姨太婆,如果是咱们要等段日子,我则托人将咱们自己家的东西带过来。不贵重,但胜在是咱们自己作的。”

    官简星笑着点点头,道:“你们托人从家里带过来吧。姨太婆想让爷爷见见你们,这个还需要另外安排见面的时间。”

    众人听后都愣住了。

    李稻心里像开花似的,说不出的喜悦。

    李权呆住了。

    李诸最先反映过来,摇头道:“这不可,咱们乡下来的穷亲戚,姨太婆怎么可以贸贸然然将咱们介绍给太佬爷。咱们啥也不知道,出丑事小,连累你们,可就罪过了。太姨婆见都未见过咱们,就直接将咱们引荐给太佬爷,这,这,这就是折煞咱们。”

    官简星笑着道:“什么穷亲戚,你们是我姑的孙子辈,是正经一脉的亲戚。你们这几天就安心在家里坐等消息。”

    滨滨听后心里对这位太姨婆略有亲近,一位能对未见过面的亲人宠腻的,对自家来说,就是好的。

    李诸还欲说婉拒的话,官简星道:“好了,啥也别说了,我爹那边已经在安排了,你们总不能让我爹这几天的辛劳白费了。”

    官简星说完这话,看李诸无奈地闭了嘴;李稻按了按翘起的嘴角;李权略有局促地捏捏手指,但很快恢复平静,心里对这几位侄孙辈,都略有计较。

    李诸向李稻问道:“二哥,你可有信要捎带回家的?”

    李稻笑着道:“诸,你们的信上随便将我及悦儿一切安好,让余老头至我家报个信即可,我就不另外请信鸽了。”

    李诸听后点点头,拿出笔墨,将李稻及李祺悦的事物写了半页,另外装起来,再将昨晚写好的信及那封让李慕买水玉的信一起拿出来。

    李权掏出三十两银子。

    李诸及李权两人一起递给官简星,李权道:“舅,谢谢。这是咱们这次托带回家的信及银子。”

    官简星看了看李诸及李权,见两人面色如常,点点头,接过三封信及三十两银子。

    商人甚少有闲时。官简星问了众人是否习惯及需要添置的东西后,匆匆忙忙地离开。

    官简星离开后,李稻即回自家的屋子。他与李诸及李权,不亲香,只有面子情。

    李诸及李权同是。

    李权想了想,对李权道:“诸,你们知道哥我是忙习惯了,闲不下来,咱们还有几十天才拜见太佬爷,我想找些东西卖卖。一来赚些回家的路费,不坐吃山空;二来找些事干干,省得东想西想,砷得慌。”

    李诸点头,笑道:“是这个理。权哥,咱们住的这里离码头近,咱们可以做些吃住在船边上卖。”

    李权笑着点头道:“我就是这样想的,咱们可以试着卖你家的萨琪玛。新颖,香甜,肯定受欢迎。主要是这个东西不是看过就会仿造的。以后你们家的天天吃开上京城,不怕被人抢了先机。”

    李诸笑着点点对,邓氏及孩子们都在旁边直乐呵呵,个个嚷着要帮忙。

    秦倪看了看孩子们踊跃的样子,对李诸道:“老爷,少爷及小姐这几天都与我学医,在船上时,已有进步,现在突然又落下,这,不太好。”

    李诸听后,忙道:“孩子们留下来,在家里跟着秦倪,邓氏也在家里,卖萨琪玛就我与权哥,足够了。”

    滨滨是谁,无利不起早的主。那么好的市场调查不做,在家里学医,她又岂愿。

    滨滨心里想,反正她小,她耍赖不学习,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滨滨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

    李诸看自家闺女想跟着自家出去卖东西,心里不想闺女受累,但心里是熨帖的。

    已经说过,李诸是一位认死理的,一旦其决定的事,均甚少改变。滨滨的取闹,并没有改变李诸想法。他一来不舍得孩子跟着受累,二来是真心觉得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不论滨滨如何取闹,李诸认定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滨滨与李海哥仨跟着秦倪学习,李诸、邓氏及李权则做萨琪玛到海边售卖。

    售卖萨琪玛一事,李权与李稻说了,问其意向。

    李稻是不屑,不耻做这种自降身份的事情。

    李权碰了一鼻子灰,甚是无趣。(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