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板甲总动员(上)-《论狗头人如何种田》


    第(2/3)页

    或者说,造板甲其实有捷径,也没那么贵,古人只是不知道窍门罢了。

    古代的时候,钢铁装备都是‘热锻’的,就是要把钢铁加到红热状态。这个状态后世起名‘奥氏体’,‘奥氏体’状态的钢铁很软,然后匠人们要抓紧时间锻打塑形。

    然而这样一来,钢铁很快就凉了,等于间接进行了‘淬火’,‘淬火’让钢板从‘奥氏体’转变成‘片状马氏体’或是‘渗碳体’,这两种钢铁结构,都是又脆又硬,而且急速冷却,钢铁内部会产生大量细微的‘伤痕’,钢铁的韧性会很差。

    总之,‘热锻’法很困难,用这种很快会变得‘脆脆’的原材料慢慢敲,最后敲出跟鸡蛋壳一样圆润流畅的盔甲,不是完全不行,但估计会累死人。

    做完了,这么脆的铠甲估计也没人会用,只适合拿来当炒锅。所以,要通过‘回火’来增加韧性。但是‘回火’这么高科技很难搞好不好,不是谁都有狗头人手里那种‘双金属高温温度计’的。

    后来部分地方——主要是意大利与奥地利——开发了‘冷锻’法:通过前期热处理,把钢或熟铁的形态从‘奥氏体’转化成‘珠光体’或是‘铁素体’,这两种结构下,钢铁会变的很柔韧,然后就可以常温下慢慢敲铁皮了。

    ‘冷锻’最大的好处,一是方便又省火,二是用锤子慢慢敲,对钢铁的微观结构有好处,算是一举两得。

    狗头人有外挂‘大学教材’,勉强懂这里面的各种门道,还有十分黑科技的‘双金属温度计’,平炉还可以成吨成吨的刷钢水,如果还造不出板甲,可以去死一死了。

    于是,在刘井田的亲自指挥下,一群靠谱不靠谱的‘设计师’们集合了起来,对着几套‘缴获’与‘进口’的欧式铠甲,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了几套样板盔甲。

    同时,钢铁厂附属的机床厂,开工制造了几台大型机械——连续轧板机。

    它就把几个巨大的生铁碾子串联在一起,由畜力驱动,可以把烧得红热的小块中碳钢钢锭,用生铁碾子一步步碾压成钢板。理论上,也能用蒸汽机,但现在煤炭不能自给,还是选择了畜力。

    接着,就是参考意大利工匠的那套技术,‘回火’工艺软化钢板,然后利用水锤或是风锤,在生铁模具上,把钢板敲出形状。

    最后一步,是打磨钻眼之类的精细加工,还用打孔皮革与亚麻布之类的,制作铠甲各部分的连接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