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一百四十三章-《红楼之拖油瓶》
第(2/3)页
圣人的脚还没踏进后宫,便有各处的耳报神传来消息。圣人闻言莞尔,登时吩咐轿辇摆驾上书房。父子两圣人陪着儿孙们读了一回书,考校了一回学问,方才转步进了御花园。
春寒料峭,园中百花凋敝,唯有簇簇寒梅傲雪迎霜。一阵冷风扑面,缕缕幽香萦绕鼻端,叫人为之一振。
父子两个说闲话儿似的提起了南安郡王兵败被俘的事儿,太上皇因问朝廷意欲如何处理此事。圣人便将朝中百官群情激昂纷纷主战的意思说了,当然也没忘提及朝廷担忧南安郡王安危之事。
老圣人轻笑出声,慢悠悠说道:“民间有句话叫做文死谏,武死战,本属应当。可惜什么事情但凡跟朝政党争牵扯起来,就变了味儿了。”
顿了顿,老圣人又笑道:“昔年南安郡王与老祖宗一同打天下,雄姿英发所向披靡,何等英勇。如今儿孙不宵啊!”
圣人扶着老圣人的胳膊缓缓往前走,没有说话。
老圣人便说道:“朝廷早有削藩之意。现如今南安郡王兵败被俘,那些个文官武将嘴上不说,私底下也必定议论纷纷,都观望着呢。南安郡王虽不成器,其祖上到底是替朝廷建过功的。况且他又是因战被俘……能让他回来就叫他回来罢,总不能叫外头议论朝廷刻薄寡恩。”
反正南安郡王这回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即便是被赎回朝,恐怕也没有颜面再掌西海兵权了。
既然如此,朝廷也用不着把事情做绝了。
圣人闻言沉默了一回,方才问道:“父皇的意思……是想答应和亲?可宫中并无适龄的公主——”
即便是有,他也舍不得拿自己的女儿去填南安郡王的坑。至于效仿汉唐时期随便封个宫女为公主糊弄人的事情,圣人也没想过。盖因自本朝建朝以来,吏治清明,军备强悍,一直效仿前明“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之策,圣人年富力强刚刚继位,更不想因这些微末之事败坏了自己的清名。
要不是南安郡王之事牵扯甚广,圣人恨不得直接摔了那番邦小国递来的国书,钦点兵将挥师西海,直捣其王庭。
太上皇笑眯眯地看了儿子一眼,随口说道:“春寒料峭,这天色瞧着和暖,风地里站久了,还是觉得寒浸浸的。咱们也回去罢。”
圣人见状,心中恍然,遂住口不谈此事。仍旧扶着老圣人回宫歇息。
南安太妃此行入宫并没能见到老圣人,郁郁而返。待家去后也不肯消停,四处登门拜访游说朝中老臣在圣人跟前儿替南安郡王求情。
彼时南安郡王兵败被俘,番夷小国以此要挟朝廷以公主和亲之事早已闹得人尽皆知。满长安城内沸沸扬扬,尤其是家有适龄女孩儿的皇亲国戚,更是如临大敌。生怕朝廷会为了赎回南安郡王而牺牲了他们家的闺女。因此频频入宫觐见,当着老圣人、圣人并几位太妃太嫔、皇后妃嫔的面儿,话里话外的打听圣意。其中以忠康亲王最为忐忑。他刚因着朝廷册封郡主一事跟圣人老圣人闹了一回,这会子偏又出了番邦小国意欲求娶公主和亲的。
明眼人都知道圣人雄才大略,决计不肯向番邦小国忍气吞声。即便这会子碍于南安郡王的安危而忍一时之气,过后也必定要找补回来的。到那时嫁到藩国的公主的下场可想而知。
忠康亲王为人清高自傲,但是对待家小却向来爱如珍宝。他生怕圣人会以此事拿捏为难他,登时寝食难安。左思右想,还是带着妻女入宫给老圣人请安,这回倒是没忘了跟圣人站在一边儿,言之凿凿的主张出兵扬威,要给那夜郎自大的番邦小国一个教训。
话锋一转又口口声声地提及“解铃还许系铃人”,明里暗里的表示就算朝廷有和亲之意,也不用把视线放在公主和拥有皇室血脉的郡主的身上。至少南安郡王府自家就有适龄的姑娘……
太上皇和当今看着忠康亲王一副“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无赖模样,登时就有些忍俊不住。
当今也觉得无奈。他虽不喜忠康亲王,但是自问对几个侄子侄女儿还是一视同仁的。更不会做出牺牲自家侄女儿和亲来换取南安郡王性命之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