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风暴来袭-《世纪帝国》
第(3/3)页
经过“国家工业品牌提升”的一连串动作,文化渗透,和平外交,一步步扭转了国家形象,又借助东亚工业博览会全面展示了中国工业的成就,中国商品在欧美迅速打开了缺口。据此,中国工业界对出口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也据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产,在欧美建立分销渠道乃至终端网络,寻找代理伙伴……
这一列刚开始疾驰的机车,却突然遭遇了断崖式的坠落。
复兴党为主的内阁面对危局,迅速商讨对策。
央行行长,复兴党干将马新宇主张进一步宽松信贷,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由国家以财政资金对国有银行注入资本,为经济体输血。
社会党方面,周明根首先提出质疑,认为原本的信贷已经比较宽松,进一步放宽信贷无异于认为制造通货膨胀,而且这种放水是否可以冲销出口下降带来的需求缺口还无法确定。
财政部长,复兴党干将李登云倒是支持马新宇的看法,认为目前的情况和1900年那一次有些相似,应对也可以借鉴那一次的对策。信贷宽松是一方面,还可以紧急提升政府财政支出,包括扩充福利保障开支,追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放开部分城市地方债的额度限制等等。
交通部长詹天佑对此自然是双手赞成:他这边的铁路和公路建设计划,桥梁建设,原本就有五年,十年乃至十五年的长期规划,很多项目提前启动就是了。
唐绍仪本人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是偏向按照前次的处理来做。但他也不得不考虑社会党方面的意见:一方面是社会党在国会的席位,以及在各工会组织具备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也很清楚:一旦通胀飞涨,刚刚有所提升的民生就可能恶化,社会就可能酝酿不稳。
这对于刚刚起飞的国家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争论来争论去,最终只能作出妥协:
首先是救急,国家财政向各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紧急注资,由这些上市公司宣布增持股份,稳定证券市场信心。央行停止加息和收紧信贷,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各银行回购债券以释放货币。
然后是提前宣布下一年度的投资规划,并将部分投资项目提前,稳定市场对未来经济成长的信心;
接着又宣布了国家收购储备粮油的计划,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农民预期。
尽管动用国家预算外资金的项目还需要国会批准,但这些计划宣布出来就对市场产生了一些影响,勉强稳定住了濒临崩溃的情绪。
但随着欧美危机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不利消息见报,国家投入的资金消耗殆尽,而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到了十二月,国内终于发生了近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信贷收缩,大批这两年扩张过快,债务杠杆过高的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下一年的贷款来源断绝,无法借新还旧,而企业的订单也出了问题。
裁员潮,从一开始的零零星星,逐渐开始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出口占比很高的沿海地区变成普遍现象。很多地方的失业经济申领处,登记的失业工人排成长队,一些家庭甚至搬出了公租房,住进了教会提供的免费地下室。
一股前所未有的经济寒流,让多年来一帆风顺的国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到了这个时候,从内阁到国会,各财阀,乃至民间,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期盼着某个声音。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