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着急与不着急-《控股汉朝》


    第(2/3)页

    “既然如此,侄儿敢不殚精竭虑!”

    既然太皇太后已经表态,王莽也就当仁不让了。

    领导既然把调子都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吹风会了。于是,太皇太后开始召见孙光、彭宣等大汉高管,王莽也频繁和有推举权的中层干部喝茶谈心。

    谁知王立得知大司马之位离自己远去后,又出了昏招,不过他这回没有造谣,而是找来了何武和公孙禄做代言人。

    让王立没有想到的是,何武和公孙禄有自己的算盘。

    所以搞笑的一幕就出现了,何武上书荐举公孙禄能任大司马,而公孙禄荐举何武能任大司马。

    他们的理由是,过去惠帝、昭帝年幼主政时期,外戚吕、霍、上官专权,导致皇权旁落。如今成帝、哀帝接连二代没有继嗣,大司马的位置就不能让外戚来坐了,而是应该选立皇帝亲近之人来辅佐幼主。

    他们一个是左将军,一个是前将军,认为自己都是军中大员,最能代表着军队的声音。

    然而两个山炮没有想到的是,太皇太后抓住了“亲近之人”这句话,当众质问他们,身为领军重臣,为何胆敢私交诸侯。

    于是,各诸侯王纷纷声明,自己根本就是路人甲,这回本想在将要登基的新帝前刷个脸的何武和公孙禄彻底丢了颜面不说,两个人还被罢官冷藏了。

    两票无效、其余全票推举新都侯,最后王莽名正言顺当上了大汉朝的新任大司马。

    这回三公齐全了,针对董贤、傅文等人的公审、拥立新皇和给先帝刘欣上谥号就应该提上日程了。

    不过,似乎没有人对选择新皇帝很着急。

    上一回选择刘欣的结果很失败,所以太皇太后这回决定一定要擦亮眼,不能太着急。

    上一回刘欣当天子王莽根本就没有言权,结果让一个18岁的成年皇帝一脚给踢回了封国,所以王莽这回要在那些刘邦后裔中选一个年纪小而且听话的,当然也不会着急。

    着急的当属未央宫内的宫女、太监,谁都想提前知道新天子是谁,他的喜好是什么,这样才能提前做好拍马屁的准备工作,而不是现在天天还要哭丧着脸,为躺在棺椁里的刘欣做哀痛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