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了崔老师的抱怨,杨子建再也忍不住,“嘿嘿”地笑了几声。 崔老师瞪了杨子建一眼,仍然苦着脸道:“《像树》创刊号共有十诗歌,都非常糟糕,不是口水诗,就是幼儿诗、打油诗,虽然朗朗上口,却浅白幼稚,与散文、小品、游记的品质相比,差了一大截……但最后丢面子的居然是我,因为我是指导老师,还是诗人,许多读者以为散文是林可纯老师负责的,而诗歌则是我审稿把关的……我水平有那么差劲吗?” 噗—— 杨子建捂住嘴,差一点要喷笑出来,连忙道:“这真不怪老师,一是我这个主编的责任,二是社员的诗歌水平实在有限。” 其实《橡树》诗歌幼稚化,完全是因为杨子建放水的缘故,他本人不喜欢诗歌,因此尽挑选一些浅显易懂的诗歌——反正就是让大家读得懂就够了。但偏偏越是优秀的诗歌,就越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必须“回味无穷”,必须“每一句都有深意”,要让读者觉得,诗歌里有“许多深意隐藏在诗句里面”。 崔攸老师把话讲到这份上,杨子建也心里明白了,由于橡树文学社开始变强壮大,崔攸由冷眼旁观转而要主动参与控局,他要在橡树文学社布局一下,占一点主动权,不然这个文学社的骨干分子全是林可纯的徒子徒孙,那可不好。 更何况,他是一位在《诗刊》表过诗歌的诗人,而林可纯算什么,他连一篇散文都没表过,连一篇教学论文都没刊登过……总之,《橡树》社刊的诗歌编辑组,必须是他的学生,只有他的学生在编辑选稿,他才能把好诗歌稿件质量这一关。 杨子建其实真的无所谓,只好牺牲一下孟云了,反正凭他的那点诗歌水平,也争不上小组长。 一念及此,杨子建点头道:“好吧,我支持胡济齐担任诗歌组长!” 崔老师很欣慰,觉得他长久以来对杨子建的“关心”起到了作用,让一直顽固地坚持“第一批社员是最好的社员”的杨子建改变原则,那么,高二分班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劝他到理科班? 这时,一辆黑色桑塔纳从北边缓缓地驶了过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