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新增海外专栏(求收藏推荐)-《九一之小作家》


    第(3/3)页

    大家知道,座谈会要开始了,纷纷坐下来。

    很快的,穿着一中校服的蓝雪和穿着三中校服的马秋远,一高一矮一美一丑,两人从主席台右侧的门口走出来,仿佛仪仗队或者花童一样。

    蓝雪看到崔老师身边的杨子建,浅浅一笑走过来,坐在杨子建的身边。

    马秋远一脸兴奋激动,坐在他的老师姜文明的身边,小声的汇报着什么。

    侧门一阵喧哗传来,然后省文联的领导走了出来。

    一股威压迎面补来,全场起立,掌声雷动,包括杨子建、蓝雪、崔攸、马光远、昌晟等近六十位全市作家代表,望着省文联副主席贾桂、省作家副主席何韶春、南剑文联主席万冬、市作协主席李腾华等走了进来,后来自然跟着十几个大作家,纷纷按着牌号顺序坐在主席台上,包括箫鼓、言丛。

    奇怪的是,并没看到楚女。

    所谓座谈会,主要是大作家、大领导座谈,群众们倾听领会。偶尔民主一下,让下面举手表自己的看法。但在场这么多作家,每个人表作品的数量和级别,都过杨子建五六倍十几倍以上,包括马秋远,他表的作品就在两百多件,还出过散文集。

    因此,在场所有人都比杨子建更有资格言,杨子建这是最小的小字辈,只能乖乖地充当听众。

    好在杨子建心态已经调整过来,今天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认识、拜会各位编辑,这目的达到了。二是认识省里的大作家,这个似乎不大可能了。不过,他刚刚起步,随着他写的校园散文小说表,以及靠《燃犀奇谈》、《三重门》成名,自然会越来越受重视。


    第(3/3)页